椅凳类家具包括杌凳、坐墩、交杌、长凳、椅、宝座等各种不同坐具。从字面上看来,包括椅和凳两大类.
一、椅
椅是有靠背坐具的总称(宝座除外)。其式样和大小,差别较大。明清椅子的形式大体有靠背椅、扶手椅、圈椅和交椅四种。
(一)靠背椅
靠背椅的造型特点是有靠背无扶手,并且靠背搭脑不出头。靠背有不同形式,也有称其为“一统碑式”椅子的。这种椅子体形较官帽椅略小,椅背上横梁两头与官帽椅的形式相似。也分两种形式:一种做成软圆角;一种是横梁长出两柱,又微向上翘,犹如挑灯的灯竿,因而又有“灯挂椅”之称。在用材和装饰上,硬木、杂木、彩漆描金、填漆描金、各色素漆和攒竹等做法皆有之,特点是轻巧灵活、使用方便。靠背椅常见的有搭脑出头的灯挂椅、搭脑不出头且以直棂作靠背的木梳背椅等几种。
(二)扶手椅
常见的形式主要是玫瑰椅和官帽椅以及太师椅:
(1)官帽椅
官帽椅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。南官帽椅从造型上看,不如四出头式大方,但南官帽椅在装饰手法上比较容易发挥,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装饰椅背及扶手;用材可方可圆,可曲可直。它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做出软圆角,由立柱作榫头,横梁作榫窝,横梁压在立柱上。 “S”形椅背多采用边框镶板做法,中分数格,或搂雕一透孔如意云头,或浮雕一组简单图案,美观而大方。通常成堂或成对陈设使用,很少单支。
四出头式官帽椅,即椅背搭脑和扶手的前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,而是搭脑和扶手的横梁通过立柱后,又微向后方和两侧弯曲,形成一条自然而流畅的曲线。尽头磨成圆头,给人以柔润、圆滑的感觉。这种四出头式椅,大多用黄花梨木制成。背板多为“S”形,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。朴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丽的纹理色彩,形成俊逸高洁的风格和特点。明清两代均有官帽椅,但制作上有所不同,主要表现在搭脑、靠背及扶手的区别。清代官帽椅的搭脑多用罗锅怅形或花形,靠背、扶手大多有花饰,与明代简洁朴素的风格截然不同。
(2)玫瑰椅
玫瑰椅在宋代名画中曾有所见,明代更为常见,是一和造型别致的椅子。它的椅背通常低于其他各式椅子,和扶手的高度相差无几。背靠窗台平设数椅,不致高出窗台;配合桌案陈设时,不高出桌沿。正是由于这种与众不同的特点,使并不十分实用的玫瑰椅颇为流行。玫瑰椅多用花梨木或鸡翅木制作,一般不用紫檀木。利用花梨木独具的色彩、纹理和椅子本身别致的造型巧妙结合,更令人赏心悦目。“玫瑰”二字,一般指很美的玉石。单就“瑰”字讲,一曰“美石”,另一曰“奇伟”,即珍贵的意思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·西都赋》载:“因瑰材而究奇,抗应龙之虹梁”,以“瑰”谓奇异之物。从风格、特点和造型来看,玫瑰椅的确独具匠心。这种椅子的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采用圆形直材,确实较具他椅式新颖、别致,达到了珍奇、美丽的效果。用“玫现”二字称呼椅子,确是对这种家具的高度赞美。
(3)太师椅
太师椅是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,它最早使用于宋代,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。到了清代,太师椅变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。
太师椅的靠背板、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,样子庄重严谨,因为是清代流行,所以具备了清式家具的特征,比如用料厚重,宽大夸张,装饰繁缛等等。它所有的这些特征,都是为了一个目的,就是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,这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——它是“太师”所坐的椅子。
(三)圈椅
圈椅之名得之于靠背如圈, 其后背和扶手一顺而下,圆婉柔和。圈椅是由交椅发展而来的。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,就坐时,肘部、臂膀一并得到支撑,很舒适,颇受人们喜爱。后来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。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,而采用四足,以木板作面,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。只是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。这种椅子大多成对陈设,单独摆放的不多。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,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。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,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,但都很浅。背板都做成“S”形曲线,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,为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个典型例证。
(四)交椅
交椅,亦称胡床,原为中国古代马上民族的用具,通常被认为是从席地而坐向椅坐的转变。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又,交结点做轴,上横梁穿绳代座,可以折合,上面安一拷佬圈儿。椅圈一般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,下由八根木棒交结而成,交结关节处,多以金属件固定。整个造型,从侧面看似多个三角形组成,线条纤巧活泼,但不失其稳重。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,遂称交椅。明清两代通常把带靠背椅圈的称交椅,不带椅圈的称“交杌”,也称“马扎儿”。交椅可以折叠,携带和存放十分方便,它们不仅在室内使用,外出时还可携带。宋、元、明乃至清代,皇室贵族或官绅大户外出巡游、狞猎,都带着这种椅子,以便于主人可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,这也是交椅同时又被称为 "行椅"和 "猎椅"的由来。
交椅是帝王贵族们的用具,是身份的象征,所以我国也有“第一把交椅”的说法,暗指某人是最为重要的角色。此交椅仅以儿根必要的线形构成,并无一多余部件,造型简练;黄花梨木质地,上包镶铜片,新颖别致;扶手出头与脚踏角卷花纹的雕饰、靠背板的镶边装饰和透雕图案的运用,则为造型粗扩豪爽的交椅平添几许风情。
(五)宝椅
宝椅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。宫廷中称之为“宝座”,除具有大型椅子的特点外,另增豪华的雕刻和镶嵌等装饰,一般都配有脚踏,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明间,为皇帝和后妃所专用。有时也放在配殿或客厅陈设,一般仍放在室内中心或显著位置。这类大椅很少成对,都是单独陈设。宝椅的造型、结构和罗汉床相比,并没有什么区别,只是形体较罗汉床小些。有人说它是由床演变而来的,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。宝座大多以紫檀制作,取材厚重,造型庄重,雕饰精巧,为使用者增添威严之感。清式宝座的特点是尺寸大,结构复杂,用料规范,做工精细,装饰瑰丽。宝座上下内外,或浮雕、或透雕各种吉祥纹饰,显现出皇家的尊贵和豪华气派。
二、凳
杌凳是不带靠背的坐具。仅就杌凳而言,大体可分为方、圆两种形式,而以方凳种类最多。在各种形式的凳子中,又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类。有束腰的都用方料,一般不用圆料;无束腰的则方料、圆料都有。有束腰的可以做出曲腿,如鼓腿膨牙、三弯腿等;而无束腰的都用直腿。有束腰的足端部做出内翻或外翻马蹄,而无束腰的腿足不论是方还是圆,足端都不做任何装饰。
凳面的板心,也有许多花样。有影木心者,有各色硬木者,有木框漆心的,还有藤心、席心、大理石心等,用材相制作都很讲究。凳子又有长方式和长条式的。长方式常见,多以一板为面,四腿侧脚明显,俗称四劈八叉,只供一人使用。亦有板面较长,可坐二至三人的,则称“长条凳”或“板凳”;长条凳还有“春凳”,形如炕几,可容二人并坐,因坐面较宽,不坐时也可用以放器物。
明清时期的圆凳,又称为圆杌,三足、四足、五足、六足均有。做法与方凳相同,直腿、曲腿都有。明代圆凳一般束腰,凳面为圆形、梅花形或海棠形,下带圆环形托泥,托泥下有四足,也有六足、八足,使其更坚实牢固。做工细致,形制优美。清代时无束腰的都采用腿的顶端作榫,直接承托坐面的做法;有束腰则主要靠牙板和束腰承托坐面。它和方凳还有一点不同,方凳都用四足,而圆凳不受角的限制,最少可用三足,多者可用六足。